今年8月,江苏公布第一批智能建造试点企业和第一批智能建造技术服务试点单位,34家试点企业及17家试点单位入围,分布在南京、无锡、苏州、南通、扬州等城市。
智能建造是指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综合运用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新兴技术手段,实现工程安全、品质提升、降本增效、绿色低碳的新一代建造模式。推动智能建造是建筑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江苏认真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工作部署要求,持续推广应用智能建造技术,推动全省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补齐行业短板
智能建造势在必行
建筑业是江苏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2023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达4.57万亿元,同比增长4.3%,连续18年保持全国第一;建筑业增加值达7765.7亿元,占全省GDP比重6.1%,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但建筑业仍属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建筑工人老龄化加剧,用工成本不断攀升,“用工难”成为建筑业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之一。此外,建筑业还存在生产方式粗放、劳动效率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工业化信息化程度较低等短板。因此,发展智能建造既是追求效率和质量的主动谋变,也是推动行业转型的有效路径。
“近年来,江苏将智能建造作为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工程项目、市场主体、产业链为重点,大力推行智能建造技术应用,推动建筑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建筑市场监管处副处长周文辉说,“目前,全省共有223个工程项目全面实施智能建造。”
加强顶层设计
多措并举推动发展
智能建造的五大关键领域,包括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BIM +”数字一体化设计、建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部品部件智能化生产及智能施工管理,需要“多条腿走路”。
江苏现已确定智能建造明晰目标,在省政府去年11月印发的《关于促进全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苏政规〔2023〕14号)中明确,到2025年,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科技赋能成效明显,培育30家智能建造骨干企业;到2030年,建成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标准体系和政策体系,基本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更高水平建成建筑强省。
为加快推进智能建造,江苏提出建立健全智能建造全产业链标准体系。鼓励大型建筑企业建立科技研发中心,建设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有序推进BIM技术在建设项目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集成应用,建立全省统一的BIM设计交付和智能审查数据标准。同时,支持企业研发和推广应用建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部品部件智能生产、智能施工管理等智能建造关键技术。引导条件成熟的地区打造智能建造产业园,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智能建造产业链供应链集群。一些激励措施也在陆续落地实施。2023年8月,省委、省政府在《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支持各地对参与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建设及生产科研投入的企业予以资金补助。
坚持试点示范
为全省工作“打好样”
智能建造的推进发展,离不开试点项目的示范和龙头企业的带动。
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此前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度江苏省智能建造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不低于5万平方米的在建项目中,征集在建筑产业互联网、BIM技术应用、建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智能施工管理等方面取得充分应用成效的项目,给予相应支持。今年4月,江苏第一批28个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名单正式“出炉”,为智能建造技术在全省的推广发展先行先试。
随着工作进一步推进,目前,江苏各地围绕智能建造五大关键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已形成很多可观可感、实用高效的技术成果。如利用BIM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设计问题检查;部品部件智能生产采用二维码技术,实现质量可追溯;喷涂机器人、抹平机器人等代替人工“危繁脏重”作业等。此外,空中造楼机、远程驾驶智能塔吊等技术,在一些试点项目中得到应用,助力项目提质增效。
智能建造是建筑业科技创新的主要阵地,是建筑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据周文辉介绍,下一步,江苏建筑业将持续大力推进全省智能建造发展迈向新台阶。坚持示范引领,更好发挥全省智能建造示范项目、示范企业作用,助力各项智能建造技术落地实施;加快智能建造产业园和智能建造试点项目集聚区建设,尽快形成智能建造产业链集群;积极培育领军企业,将培育龙头企业作为重点工作任务,推动企业尽快形成具备智能建造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能力;会同省科学技术厅加快推进建筑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此外,推动建筑产业工人实训基地加大对智能建造相关产业工人的培训力度,加快建立新型建筑工业化及智能建造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支撑智能建造工作走得更远更稳。 |